<output id="okdaz"></output>
  1. <output id="okdaz"></output> <sup id="okdaz"></sup>
    <s id="okdaz"></s>
    <acronym id="okdaz"></acronym>
    <sup id="okdaz"></sup>
      1.  
        失眠、抑郁、焦慮、疼痛、心理、心身診療中心
        連云港市第四人醫(yī)院臨床心理科
        當前位置:
        情緒管理實用指南:ABCDE法
        來源: | 作者:lygsxl2 | 發(fā)布時間: 2020-02-11 | 2016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
        談情緒管理之前,需要先說說情緒是怎么產(chǎn)生的。在生活中,有很多事情都會引起我們情緒的變化,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反應(yīng)嗎?


        答案是:不全是。


        因為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,我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,根據(jù)自己的態(tài)度,結(jié)合自己的經(jīng)驗,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分析,評價這件事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,然后,我們會根據(jù)這個評價/分析/判斷的結(jié)果,來給自己“選擇”一種情緒。



        阿爾伯特·艾利斯

        這就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.艾利斯提出的情緒反應(yīng)的ABC模式。


        A(Activating Event)——事件或情境

        B(Beliefs)——你對這個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(即你的態(tài)度,想法,評價,解釋)

        C(Consequences)——結(jié)果:情緒結(jié)果(比如焦慮),行為結(jié)果(比如攻擊),生理結(jié)果(如心悸,手腳冰涼)


        正是因為我們的情緒并不完全是由所面對的事情所決定的,所以這就使情緒管理成為可能,否則遇到什么事情就必須有什么情緒反應(yīng),那還管個什么啊。


        也有朋友會問,為什么自己常常會經(jīng)歷非常極端的情緒,是我遇人不淑,還是運氣不好,問題到底出在哪里?


        要說明的是,情緒反應(yīng)本身沒有問題,如果我覺得我事事不如人,我當然會覺得抑郁自卑,如果我覺得他就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渣,我當然會火冒三丈。那么,問題出在哪兒呢?


        問題出在你對事情的判斷上。


        一些常見的思維習慣/思維模式會使你對情況出現(xiàn)誤判,從而導(dǎo)致壞心情,繼而影響你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那么,找到并處理這些錯誤的想法,重新修訂你的判斷與結(jié)論,就可以幫助我們從自己給自己設(shè)下的圈套中走出來。


        所以,我們在ABC的基礎(chǔ)上,再加上D(Disputing)E(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)兩個步驟,即:

         D(Disputing)——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會誤導(dǎo)你,使你得出不準確結(jié)論或判斷的錯誤的思維模式。
        E(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)——找到新的有效辦法,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。



         常見的錯誤思維有:


        1.全或無式思維:看事情絕對化,走極端。如:我的工作必須要做的非常出色。/ 我安排好的事情絕對不能節(jié)外生枝。


        2. 貼標簽:對自己,別人或事情下籠統(tǒng)的結(jié)論,而不是具體而準確的指出問題或描述問題。如:我的報告沒做好,我真是個笨蛋。/ 我的領(lǐng)導(dǎo)又批評我了,他就是看我不順眼。


        3. 只關(guān)注負面因素:不能全面而合理地看待事情,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。如:我的工作總是出錯。/ 他總是給人惹麻煩。


        4.懷疑和忽視積極因素:把正面的事情視作無關(guān)緊要。如:雖然領(lǐng)導(dǎo)說我的工作做的還不錯,可他只不過是敷衍我罷了。


        5. 妄加揣測:從別人的行為中推測他們的想法或行動會對自己不利。如:我覺得我的同事認為我不能完成這個項目。/ 她看見我了,可她沒理我,我哪里惹到她了?


        6.相信運氣:經(jīng)常用不充分的證據(jù)來預(yù)測最壞的結(jié)果。如:一大早就出錯,今天的工作恐怕會糟糕透頂。


        7. 片面夸大或災(zāi)難化:把事情的重要性看的非常大,把事情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過度化。如:如果他離開我,我就活不下去了。


        8. 情緒化推理:根據(jù)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事實來評判事情。如:我很擔心,這次的工作一定做不好。


        9. 責怪別人:如這都是那個經(jīng)理的錯,她根本就不該給我安排這么多工作。


        10.個人化:把錯誤全都歸于自身。如:他離開我,是因為我不夠好。


        11.絕對化要求:對自己,別人或事情的期望不切實際,或過于死板,僵化。如:我們絕對不能吵架。/ 不管怎么樣,我必須完成這項工作。


        12. “我受不了了”:面對挫折和困境時,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,認為自己無法承受。如:在高峰時間擠地鐵,我可受不了。/ 這項工作太枯燥了,我做不了。



        上面這些思維模式看著熟悉嗎?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都中過招,一旦這樣的思維出現(xiàn),我們幾乎馬上就能感到糟糕的情緒了。


        所以,


         我們需要修正這些容易導(dǎo)致壞心情的思維方式,

         才能保護我們免于糟糕情緒的困擾。




        1

        相對思維:


        如果你習慣用“特別好“或“特別糟”這樣的極端態(tài)度來看待事情的話,試試用一些中性的詞,來幫助你更為準確的看待問題。


        如:把“我的工作必須不能有一點錯誤?!碧鎿Q成“我會努力把工作做好”。



        2

        接納自己:


        當你的家人或朋友犯了錯誤之后,你會怎么做?通常我們都會支持他們。因為我們知道誰都不是超人,誰都可能有犯錯的時候。那么,你也會這樣對自己說嗎?


        如:把“我的報告搞砸了,我真是個蠢貨”替換成“我的報告里有幾個錯誤,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份報告一無是處。現(xiàn)在我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出在哪里,下一份報告我會避免這些錯誤的?!?/span>



        3

        不貼標簽:


        當你再準備說自己或別人是一個“白癡”,“蠢貨”,“一點用都沒有”,等等標簽時,你可以再稍等一下,想一想你的這個標簽是否真的能準確,全面的概括或評價自己或別人。


        我敢肯定答案是不能。


        因為人是多面的,復(fù)雜的,絕不可能用一個或幾個詞就可以把一個人準確的概括出來。


        所以,把“我這次考試考砸了,我真是個干什么都不行的人敗者”替換成“雖然我這次考試不及格,給我?guī)硪恍┞闊┖屠_,但我想我還是能找到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?!?/span>


        另外,當你對自己或別人的做法感到生氣,失望,抑郁時,記得只評價行為,而不要涉及到對人本身的評價,比如“雖然我們經(jīng)理人際交往能力不行,但他還不至于是個十足的白癡”。



        4

        把視野放寬:


        不要只關(guān)注某一方面(特別是不好的那一面)而忽視整體,全面的看待問題,好的,不好的都列出來,以幫助你理清思路,更好的解決問題,而不是一味停留在或抑郁自責,或憤怒的情緒困擾中。



        5

        尋找事實證據(jù):


        學習福爾摩斯,用事實(而不是自己的想象)來做出結(jié)論,“我覺得他討厭我”或“我想他可能故意給我找麻煩”之類統(tǒng)統(tǒng)屬于主觀想象,而不是事實,所以在下結(jié)論時,要記得看一看你的論據(jù)是否屬實。


        另外,對自己的某些想法,你也可以試著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其正確與否。比如,如果你認為“我絕對受不了排隊”,那么當你必須要排隊時,選擇最長的隊伍中,同時記得不要急著生氣,而是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因排隊而精神崩潰,如果沒有話,那么要提醒自己“盡管我不喜歡排隊,但事實證明我還是能夠忍受的。”



        6

        靈活的判斷問題:


        那些教條的,絕對的,苛刻的想法是高度壓力的來源,試著把這些僵化的想法用靈活的觀念來替代。


        比如:把“我的報告必須做的非常出色,否則我就完蛋了”替換成“雖然我很希望能在大家面前出色的完成我的報告,但總會有人對其中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或不滿意我的工作,我沒法讓每個人都滿意,我也不能讓每一個我想達到的愿望都成為現(xiàn)實,如果我沒能做好報告,那可能表明我在某些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,但那并不代表我一無是處,一事無成?!?/span>



        7

        別把自己嚇壞:


        無論什么事情,將其不利之處過度夸大,都會使人很容易被“自編自導(dǎo)”的恐怖片嚇壞。合理看待事情的不利之處,將其不良后果 /影響放在的應(yīng)有范圍之內(nèi),而不是過度夸張。


        比如把 “離開他我就活不下去了”替換成“雖然分手是很令人傷感的,但這并不代表我是個失敗的人,也并不說明我一無是處,我還會尋找到適合我的人,我的生活不會因此而永遠悲慘下去。”



        上面介紹了一些調(diào)整思維的方法和技巧,下面還有一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,找到自己想法中存在的錯誤并加以修正,從而對問題或事情做出更為合理的判斷,幫助自己從“壞”情緒中走出來。


        √ 有什么證據(jù)支持我的這種觀點嗎?

         我的想法符合邏輯嗎?

        √ 我的想法能幫助我解決問題嗎?


         

        情緒管理不是讓自己從此一帆風順,再也遇不到任何問題與麻煩,再也不會有任何不開心,不高興,而是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,可以通過對自己想法的反思,重新評價,重新修正,幫助我們以一種更為合理的,與實際情況更為相符的方式來看待問題,從而擺脫“壞”情緒對自己的影響與干擾。



        來源--實用心理學 

       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:真正帶給我們快樂的是智慧,而不是知識。


        何謂智慧?世界觀,方法論,辯證法是也。把知識看成真理,會比無知痛苦更多。應(yīng)對壓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學會積極正向的思維方式養(yǎng)成辯證的思維習慣。
        看到一則有趣的寓言新編,狐貍與故事葡萄的故事,分享給大家。
        盛夏酷暑,一群口干舌燥的狐貍來到一個葡萄架下。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,掛滿枝頭,狐貍們饞得直流口水,可葡萄架很高。
        第一只狐貍從附近找來一個梯子,爬上去滿載而歸。
        第二只狐貍,跳了多次夠不到,找遍四周,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,笑了笑說:“這里的葡萄一定特別酸。"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。
        第三只狐貍高喊著“下定決心,不怕萬難,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”的口號,一次又一次跳個沒完。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。
        第四只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整天悶悶不樂,抑郁成疾,不治而亡。
        第五只狐貍想:"連個葡萄都吃不到,活著還有什么義。"于是找個樹藤上吊了。
        第六只吃不到葡萄,破口大罵,被路人一棒子了卻了性命。
        第七只狐貍抱著“我得不到的東西也決不讓別人得到”的陰暗心理,一把火把葡萄園燒了。遭到其他狐貍的圍攻。
        第八只狐貍想從第一只狐貍那偷、騙、搶這些葡萄,也受到嚴厲懲罰。
        第九只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氣急發(fā)瘋,蓬頭垢面,口中念念有詞:“吃葡萄不吐葡萄皮。。。”
        另有幾只狐貍來到一個更高的葡萄架下,經(jīng)過友好協(xié)商,利用疊羅漢,成果共享,皆大歡喜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你是哪只狐貍?歡迎對號入座。

        心理學院
        91av在线免费观看,亚洲欧美日韩Aⅴ在线观看,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2,亚洲美女一区av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最新综合av
            <output id="okdaz"></output>
        1. <output id="okdaz"></output> <sup id="okdaz"></sup>
          <s id="okdaz"></s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okdaz"></acronym>
          <sup id="okdaz"></sup>